【正能量】故宮研究員情迷墓葬考古 入牛津大學攻讀博士有一個領悟

尖子教室

發布時間: 2022/05/24 15:18

最後更新: 2022/05/29 13:16

分享:

分享:

即將於本年中開幕的故宮,黃煒均就負責兩個展廳的策展,包括展廳三:故宮珍藏陶瓷,以及展廳八:故宮藏晉唐宋元書畫。

這個年頭,我們對年輕人有甚麼期望?35歲,不和你談MIRROR,但對你說對墓葬考古有興趣,對古代的黃金飾物、遊牧文化歷史有興趣,是否有點超現實呢?黃煒均(Raphael),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小時候只是喜歡畫畫而已,但在中文大學藝術系讀碩士的時候,開始對考古產生興趣,於是便認真將考古當作職業去看待。

最新影片:

我們一般人都覺得考古就是去一些遺址做發掘及研究的工作,但原來也不一定。「有些田野的考古學家,有時會在遺址留幾個月,甚至以年計地進行考古發掘;但亦有些考古學家是在學院進行研究。我畢業後加入故宮,就進行策展、製作圖錄及分享研究成果等工作。」黃煒均說。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黃煒均,曾於中文大學文物館及藝術系工作。(圖片:故宮提供)

入讀牛津難在完成論文

Raphael本身有個亮麗的學歷,得到北山堂基金贊助去英國牛津大學攻讀考古學哲學博士,並成為北山堂學人,活躍於考古及藝術圈子。問黃煒均進入牛津大學這殿堂是否很困難?

有句說話是做完之前都是很困難,但做完後又不是想像中難。但其實更難是完成學業,因為牛津大學對學生的要求很嚴格,學院有個牌寫著:一本完成的博士論文才是好的博士論文,反映過程中有人會中途放棄。

雖然他覺得完成博士論文一點也不容易,但當回頭看,昔日學到的東西畢生受用。

樓高7層、設有9個展廳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預計今年年中開幕。(圖片:故宮提供)

黃煒均論文的研究範圍是公元前一世紀中國及歐亞草原文化與藝術交流。他曾經回內地的浙江省、陝西甘肅等地進行考察。「我記得那年冬天在浙江省南部逗留了一段時間,因為橫跨聖誕節,在山區見到落雪的景象很靚,到今天也印象深刻。」他又沒有忘記自己單人匹馬去甘肅偏遠的地方考古,路上得到許多人的幫助,找到遺址,都是難忘的經歷。

「我很幸運,當時我的研究範圍也涉及俄羅斯及西伯利亞,而碰巧當時大英博物館有一個展覽展出當中的文物,結果我不用親自往俄羅斯,只需要搭一小時車去倫敦大英博物館,便可以看到。」Raphael還參加了該展覽的研討會,而且有機會與文物專家交流,對他的論文非常有幫助。

考古入門資源豐富

雖然黃煒均不是自小立定志向進入考古行業,但他覺得如果要提高對考古的興趣,香港的資源也很豐富。「可以先去博物館參觀,九龍公園的香港文物探知館有許多香港的考古文物陳列,還有李鄭屋漢墓博物館,都是很容易接觸到。」他亦提到,香港也有考古學會,推動對考古的認識,而互聯網發達,內地也有不少的考古發掘紀錄片,絕對有門路認識甚麼是考古。

點擊圖片放大
+3
+2

至於即將於本年中開幕的故宮,黃煒均就負責兩個展廳的策展,包括展廳三:故宮珍藏陶瓷,以及展廳八:故宮藏晉唐宋元書畫,那他有甚麼推介呢?「我們其中一個嘗試,就是與古物古蹟辦事處、海事博物館及中大文物館合作,借出它們的陶瓷館藏,讓大家了解其製作方法及歷史。」

其次,故宮也會利用多媒體裝置,讓參觀者輕鬆認識古物。「就好像清代的陶瓷是會採用紙樣畫稿,然後會送到景德鎮窯廠製作陶瓷,難得是這批畫稿都保存下來。」而透過互動裝置,參觀者可以設計自己喜歡的瓷器。「我們不希望大家玩下就算,而是在過程中,明白到在設計上是有多方面的要求,構圖又要怎樣配合等等,讓大家可以深入了解古物。」

至於晉唐宋元的書畫,黃煒均表示歷代有無數大師,而每一個朝代都各有特色。如果真的要舉例,就好像元代的趙孟頫,是文人畫的領軍人物,強調畫作與書法的關聯,並且有復古的嘗試,可以說是帶領潮流,影響深遠。

記者:何小雲